无偿献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
发表时间:2012-02-24 03:44:44 作者:转自卫生部网站 点击量:
分享到
血液被人们誉为“生命之河”。从医学角度说,自肺吸入的氧气以及由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都必须依靠血液运输才能到达全身各组织。同时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其他废物也依赖血液运输到肺、肾等处,从而保证身体正常代谢的进行。血液是体液性调节的重要联系媒介。血液对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酸碱度平衡以及体温的恒定等也起决定性的作用。血液还是人体的防卫队。血液中有白细胞,当有外来的细菌等微生物,或者体内有死亡、恶变的组织细胞,白细胞便会毫不留情地去攻击和消灭它来保卫人体的健康。这是血液的免疫防御功能。另外,血液凝固也弥补了血管损伤,使得外界微生物不能通过伤口入侵人体。在现代医疗中,无论是外伤性大出血,或是各种血液病以及外科手术,都离不开输血来抢救伤病员。血液是解除病痛以致拯救生命的重要物质。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发明出能够替代人体血液功能的人造物质,血液只能从健康适龄的人群中获取。
既然血液如此的关乎人类健康,那么血液的采集必然横贯文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用什么样的方式采集血液呢?客观说,人类在遭遇无数深刻血的教训后渐渐认识到,血液的采集只能是无偿的捐献。也就是说只有以人道主义无私奉献而不是以经济报酬为目的无偿献血,才能从根本上清除有偿供血带来的各种弊病,血液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才能有利于受血者的健康和安全;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所以自愿无偿献血是国际红十字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建议和提倡的。经过80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世界上已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无偿献血制度,其中包括一些发达国家,也有印度、缅甸、尼泊尔、津巴布韦等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已经做到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国外很多国家的领导人都很重视自己在民众中的形象,把参加献血活动视为关系民众疾苦、为民众服务的具体体现。号称“血马”的马英九先生已捐血180袋;日本明仁天皇l989年56岁时已献血15次;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将军用第41次献血来庆祝他的生日。无偿献血是世界卫生组织在近百个国家推行了80多年的成熟的公益活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志愿定期献血的无偿献血者是安全和充足的血液供应的基础。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无偿献血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管理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无偿献血者经健康查体合格后,每次可捐献全血200或400毫升,两次捐献时间不少于6个月。捐献机采成分血,两次间隔时间为4周。
一般而言,一位体重为50公斤的正常人一次献全血200~400毫升,在献血后5~10天献血者体内的红细胞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血小板、血浆蛋白、碳水化合物和水也会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所以说,适量献血不会影响健康。
推行无偿献血,从道德层面来说,对我国尤其是当前改革开放全面深入的发展更有着其特殊的意义。每当人们不计报酬地献出自己有限的血液来换取他人生命的延续或新生,我们的社会就多了一份关爱,多了一份牵挂,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和谐。无私奉献激发了人们的成就感、自豪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公民义务感。无偿献血是赠人玫瑰、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它必然成为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友爱的坚强纽带。无偿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使患者解除痛苦甚至挽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当下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各种矛盾日渐趋紧,无偿献血就好比久旱的雨露,给人们的心灵滋润和抚慰。不难想象,在一个邻里之间、同事之间、陌生人之间因为爱而执手相携的社会里,再多的艰难困苦都不能阻止前行之路。社会主义的大协调必然在人与人间的互助友爱中得到最终实现。
每个人都有意外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无偿献血,不用舍己,就能救人,你我何乐不为? (作者:夏荷,健康必读杂志社)